【糖大夫讲堂】做糖尿病的管理达人,当内分泌疾病的调理师。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内分泌科唐咸玉专家团队主讲,带您走近内分泌世界,为您科普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西医防治知识。
医学指导
本期作者
郭大哥是新晋的“小糖人”,诊断为糖尿病不足一月。素有“美食家”称号的他,很难忍受未来将一直活在“管住嘴”的阴影之下。他决定自主研发饮食方式,力求把吃出来的疾病再吃回去!
自打起了这个念头后,他就开始四处搜罗糖尿病的饮食方案。最近迷上了“少食多餐”这个招数,据闻这样既能多吃几顿,又不影响血糖。三个月后,当他面对自己新增的一身膘,开始怀疑初心是否正确?上网一顿搜,依旧没搞明白。没辙了,还是请医生来解答吧。
展开剩余76%01
什么是少食多餐
经常与糖尿病相提并论的主角,非胰岛素莫属了。胰岛素对身体细胞利用与储存糖类、体重增加功不可没。每次进食,吸收入血的糖类就会增多,此时机体依靠胰腺分泌的胰岛素,及时把糖类利用或储存起来。但是,如果一次吃过多含糖食物,胰腺就需要在短时间内分泌大量的胰岛素。长此以往,将造成胰腺过劳病倒。
基于这个底层逻辑,有学者提出糖尿病患者可以进行分餐,即“少食多餐”——每餐吃一点,让血糖不会上升太多太快,避免过分刺激胰岛素分泌。少食多餐通常是在三个正餐之间加一些餐点,大概变成每三小时吃一餐,日均五至六餐。
02
哪些糖友适合少食多餐
1.糖尿病性胃轻瘫
糖尿病性胃轻瘫属于糖尿病的自主神经病变,表现为肠胃道蠕动缓慢、食物消化不良,故无法一次补充一餐所需的营养,甚至只吃一点就有饱胀感。此类糖友可以选择少食多餐的方式,并配合医生的指导用药,帮助血糖管理。
2.倾倒综合征
倾倒综合征,又称滋养性低血糖症。此病源于幽门或胃的正常生理功能丧失,胃内容物迅速从食道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,引起的一系列全身或胃肠道症状的综合征。多见于胃切除术后患者。此时可以与医生、营养师一起制定用餐计划,尝试少食多餐或其他饮食方法,使食物不至于迅速吸收入血引起剧烈的血糖波动,力求既均衡营养又稳定血糖。
3.妊娠期高血糖
妊娠期高血糖者,可能有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佳等不适症状,但孕期又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,此时通过少食多餐控制每餐碳水类食物的摄取量,达到减少血糖波动的目的。
03
少食多餐雷区大比拼
“少食多餐”的四字被不少“小糖人”演绎成了“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”的人生课题。原来这四个字中暗藏杀机,需谨慎避雷!常见雷区有以下三种:
1.难掌握正确份量
假设一天需摄取1800千卡热量,如果少食多餐,每天吃六餐,每餐约可摄取300千卡。但是,在实践过程中,若无法严格控制摄入量,很易一次摄入超过一餐所需热量,沦为“多食多餐”。由于机体摄取的热量更多,会导致体重上升,血糖管控难度加大。郭大哥的遭遇即是明证。
2.营养摄取欠均衡
许多糖友在执行少食多餐时,因图方便而将面包或饼干之类食物取代一餐。如此精加工的食物且种类单一,易造成营养不均衡。
3.与降糖药物失配
使用速效或预混胰岛素的糖友,如果注射后没有及时摄取足够的碳水类食物,易出现低血糖。反之,若在未使用降糖药时进食过多的含糖食物,则可能造成血糖的显著升高。
经过医生详细的梳理与指导后,郭大哥终于顿悟了他并不适合“少食多餐”的方案。往后余生,还是得与欲望斗争到底!“守住嘴,迈开腿”的六字真言更接地气。
科室介绍
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内分泌科,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专科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病种糖尿病研究基地合作单位、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等多项荣誉称号。在学术带头人范冠杰教授和科主任唐咸玉的带领下,科室已成为集预防、医疗、科研、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现代化内分泌中医医疗单位。
科室拥有31张病床,专业团队由20余名医护精英组成,包括省名中医1人,岭南名医2人,高级职称7人,形成"老中青"三代传承的黄金梯队。团队骨干曾赴哈佛医学院、北大三院等国内外顶尖医疗机构深造学习。科室坚持以中医为主、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其并发症,引进多种先进的诊疗手段,开展垂体泵、胰岛素泵、甲状腺细针穿刺、甲状腺消融等现代诊疗技术,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面、优质的医疗服务。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自然、科技部重点专项、省部级等课题30余项。
初审 | 陈凌
审核 | 王军飞
终审 | 陈佳佳
发布于:广东省顶益所配资-股票配资平台哪个可靠-实盘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开户会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